-
我国科学家揭示双色百合花形成机理 2017-05-11 点击:930 评论:0
-
我国首次从水稻中鉴定出新型生物硝化抑制剂 2017-05-11 点击:970 评论:0
-
我国研制出可自动感知温度的控释农药 2017-05-10 点击:1153 评论:0
-
京津冀协作 保障食品安全 2017-05-10 点击:1177 评论:0
-
“五大行动”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2017-05-10 点击:1284 评论:0
-
“杨凌基因”广植丝路田野 2017-05-10 点击:1151 评论:0
-
财政部投入109亿支持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 2017-05-10 点击:1530 评论:0
-
北药种植:结构调整新目标 2017-05-10 点击:1653 评论:0
-
2016年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1.851亿公顷再创历史新高 2017-05-09 点击:3885 评论:0
-
南方防汛抗洪进入关键期 国家防总指导开展防汛减灾工作 2017-05-09 点击:1645 评论:0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百合课题组揭示了双色百合花形成的关键分子机理,将为花色的人工调控及分子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双色百合花是指在同一片花被片上显现两种不同的花色,与单...
硝化作用是农田氮素转化的主要途径,与氮素损失和利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维持氮素以NH4+的形式存在是提高作物氮素利用率的关键之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施卫明课题组利用自我创制...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技术生物所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近日研制出一种可自动感知温度的温敏型控释农药,可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相关成果已被美国...
5月8日,记者从京津冀重大活动食品药品安全服务保障协作工作会议上获悉:三地将通过构建《京津冀重大活动食品药品安全服务保障协作制度》,使三地食药监部门在信息共享、联合演练、技术保障等...
记者张雪 本报北京5月9日讯 记者张雪报道:农业部今日宣布,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农膜回收行动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
本报记者肖力伟胡明宝 去年9月18日,一批温室棚膜、育苗盘、喷雾器、拖拉机、播种机等温室建材和农机具搭乘“一带一路”黄金专线“长安号”列车发往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用于建设在吉尔...
今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 根据财政部消息,为了支持和引导地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中央财政安排109亿元。其中38亿元...
本报记者刘伟林 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北方中药材种植引起各方关注,今年黑龙江省将以产业链深度开发为切入点,推动中药材种植生产,重点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提高全省中药材供给能力、...
北京(2017年5月4日)– 今天,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 (ISAAA) 发布了《2016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报告,指出转基因作物在其短短21年的商业...
近期,南方多地出现持续强降雨,造成广东、广西多个地市出现不同程度内涝。目前,国家防总已向广东、广西派出3个工作组,在当地协助指导开展防御工作。国家防总表示,要加强持续强降雨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