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资讯 >> 内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记录减贫历程 开启振兴新篇

时间:2021/4/7 10:56:38 点击:395

0

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夏更生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全景式反映中国脱贫攻坚的历史性胜利

  徐麟介绍,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消除贫穷与落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百年奋斗史。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全书共3万余字,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历程,分享中国扶贫脱贫的经验和做法,是全景式反映中国减贫事业发展的重要史料和文献。

  白皮书指出,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占世界人口近1/5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乃至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唐仁健介绍,中国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是历史性、全方位的:

  一是历史性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经过8年艰苦奋斗,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性贫困问题得到解决,兑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百年夙愿得以实现。

  二是脱贫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79元增长到2020年的12588元,“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动态清零,“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解决,790万户2568万脱贫人口告别泥草房,住上安全房,低保、特困救助供养、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三是脱贫地区落后面貌根本改变。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客车和邮路,新增和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029万亩,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供电服务全覆盖,超98%的脱贫村通了光纤和4G,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3%,新疆、甘肃等长期干旱缺水地区告别了苦咸水、涝坝水,老百姓喝上了清洁水、安全水。脱贫县产业从无到有,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主导产业。

  四是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脱贫攻坚不但在物质上硕果累累,在精神上也唤醒了脱贫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振了自强不息、勤劳致富、创业争先的精气神,形成你追我赶奔小康的浓厚氛围。孝亲敬老、邻里和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新风广泛弘扬,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成为脱贫群众的新追求。

  五是脱贫地区基层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精准选派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抓党建促脱贫中得到锻造,党群干群融为一体,村民自治更加有效,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提升,村级组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抓住“四个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唐仁健指出,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换。接续推进好乡村全面振兴,既要统筹兼顾,也要“抓主抓重”,重点要抓住“四个好”。

  一是把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辅之以利、辅之以义”,让务农种粮的农民有钱赚,让地方党委政府抓粮有责任有压力,确保“十四五”时期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并力争稳中有增。

  二是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总体上保持脱贫地区主要帮扶政策稳定,在西部地区确定一批重点帮扶县。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是把富民乡村产业发展好。利用农业和乡村的生态涵养、体验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把产业尽可能留在乡村,让农民能参与、多得利。

  四是把乡村硬件软件建设好。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重点推进农产品上行出村进城和工业品下行进村入户两方面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改进乡村治理,建设文明乡风。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的转移,相应机构也进行了调整。唐仁健强调,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都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只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开展工作。

  王正谱介绍,国务院扶贫办重组为国家乡村振兴局后,归口农业农村部管理,主要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对象更广、领域更大、要求更高。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好国家乡村振兴局的职能职责,促进中国乡村事业健康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怎样促进新脱贫人口进一步增收?夏更生介绍了三方面举措。一是发展产业,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基础上,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突出抓好消费帮扶。二是稳定就业,采取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双轮驱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脱贫人口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三是创新创业,鼓励能力强、有经营头脑、有创业意愿的脱贫人口通过创业增加收入,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工匠,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增收致富。

  人类减贫探索的中国路径

  中国之所以能消除绝对贫困,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徐麟认为,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从党的领袖到普通党员干部,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徐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了20多个贫困村。在甘肃定西元古堆村,总书记走进老乡低矮灰暗的农屋,亲口尝一尝乡亲们喝的水;在河南兰考张庄村,总书记牵着85岁老人张景枝的手,和全家人一起促膝交谈……一次次访贫问苦、考察调研、谋划部署,激励了贫困群众的干劲,也极大鼓舞了全党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斗志。

  而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更是用自己的汗水甚至生命,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徐麟讲述了两位基层扶贫干部的感人故事,指出正是这些看似细小但又具体务实的事情,汇聚起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

  王正谱介绍,从中国扶贫的历程和基层生动实践中,可以总结出六条经验供其他国家借鉴。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都过上美好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使命。脱贫攻坚过程中,全党上下齐心协力,在这个指导思想下,集中了各方面力量推动人民真正地过上好日子。

  二是把减贫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消除贫困作为定国安邦的重要任务,在每一个中长期规划中都有所体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了脱贫攻坚的制度体系。

  三是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减贫形成了强大的带动效应,为大规模扶贫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立足实际、立足国情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科学制定减贫标准、目标、方略,不断创新减贫理念、方法、手段。进入新时代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方略,扶贫路径由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资金使用方式更加集中,扶贫模式由“输血”变为“造血”,考评体系也由地区生产总值转为脱贫成效。

  五是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让贫困群众既有脱贫的想法,更有脱贫的办法,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六是汇聚各方面力量,形成强大合力。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包括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万企帮万村,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献智献力,形成了全社会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投身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和行动。

  做好后续扶持 巩固拓展成果

  近期,中国现行扶贫标准备受国内外关注。洪天云介绍,脱贫攻坚以来,中国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都是以户为单位,衡量标准是“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多维标准,不仅仅是收入,还考量了贫困人口生存权、发展权的实现。总体来看,高于世界银行的极端贫困标准,也高于2015年联合国确定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绝对贫困线,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防止返贫。王正谱介绍,目前主要有五方面措施。一是建立长效机制。即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在国家层面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监测帮扶机制,立足国情和农情,分层分类做好救助工作。二是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对脱贫县设立五年过渡期,梳理、优化和完善现有帮扶政策,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三是强化帮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在西部地区设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省也要选择一些重点县集中帮扶。四是汇聚各方力量。选派第一书记和帮扶队伍等脱贫攻坚中的好政策要延续下去。五是继续压实工作责任。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适时组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后评估工作,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

  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上,怎样确保960多万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洪天云介绍,要从四方面发力。一是促进搬迁群众充分稳定就业,坚持扶志扶智和扶技扶业相结合,开展就业专项帮扶,帮助搬迁群众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都有人就业。二是推动后续产业可持续。指导各地将后续产业发展纳入县域经济全局谋划,立足当地比较优势,真正促进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促进新老居民共享公共服务。四是构建开放融合的安置社区,完善社区治理,重视人文关怀,促进搬迁群众与所在地居民融合交往,让老百姓心安、心齐、心顺。

  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夏更生介绍,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国始终把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作为重点区域、重点群体。通过一系列超常规的倾斜支持,我国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全部脱贫,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民族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一步,还要将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区域、重点对象,落实好相关帮扶政策,继续强化倾斜支持,加快补齐短板,增强区域发展能力,西藏、新疆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涉藏州县仍保持现有对口支援关系不变,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在共同富裕路上跑出好成绩。

0
作者:李竟涵 王岩 来源:农民日报
相关文章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刊登广告 | 在线举报 | 投诉建议 | 合作加盟 | 联系我们
  • 中国农业市场网(nacc.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93号